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福强:从竞合到融合,“整装佛山”的协同效应

2003年,是佛山行政规划调整后的第一年。也是那一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

20年来,佛山五区在“指挥棒”的统一调动下,同进、同向,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从数据看出这份“向心力”:20年来,佛山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578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2698亿元,经济总量20年翻了8倍;五区陆续跨入“千亿俱乐部”,成为全省唯一的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的城市;继2019年迈入“万亿俱乐部”后,佛山GDP连续四年突破万亿,稳坐“广东第三城”,也是经济总量全国第十七城。

这是佛山用实力驳斥“散装佛山”的成果,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市级统筹下,从“散装”走向“整装”,城市向心力是关键。

佛山图源:图虫创意

20年时间,佛山从五区竞合到加强市级统筹、协同发展,共同形成合力,跃进万亿俱乐部并坐稳“广东第三城”的位置。这一路,佛山做对了什么?今年,佛山定下了6%的经济增速目标,进一步明确制造业转型的思路,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接下来佛山还要做什么?对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王福强认为,佛山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得益于改革开放、产业集聚,佛山自发形成规模庞大、品类齐全、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明显。与此同时,前瞻性的布局也使佛山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接下来,佛山可以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将佛山打造成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制造业高端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全市乃至整个湾区产业生态中的主导作用。”王福强说。

1+1+1+1+1>5的协同效应

时代周报:佛山经济发展强劲的背后离不开各区域的规划和布局。2002年底,南海、顺德、高明、三水等县级市“撤市设区”,佛山形成“一市辖五区”的格局,距离现在已有20年。在你看来,五区如何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基础,助力佛山集聚资源,提高城市综合能级?

王福强:佛山五区犹如五根手指,各具优势和特点,握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佛山市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禅城区作为中心主城区,是佛山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依托佛山市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等平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主的产业优势,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达,有别于其他四区。

顺德区和南海区同为广佛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域,未来在汇集两地资源、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极具想象空间。两区是佛山产业迈向高端化发展的主力军,各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顺德区是佛山的制造业重镇,智能家电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实力强劲,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迅速;南海区瞄准“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同时依托重大国家和省级平台,是佛山汇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的高地。

高明区和三水区产业实力相对较弱,但优势在于生态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佛山的生态屏障,土地供给充足,发展空间巨大。此外高明区拥有打造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这一重大机遇,三水区则在制造业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发展。

一个创新服务的支撑体系在三龙湾愈加成熟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城区一体化发展是为城市在空间、产业规划统筹上凝聚力量,也为区域协同推进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网络上,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历来有“散装”和“整装”两个说法,结合佛山的发展路径,作为区域和产业规划专家,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标签?

王福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模式。例如有极点带动,也有齐头并进,这两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京津冀是极点带动的代表,而齐头并进均衡式发展则以长三角为代表。

除了这两种形式之外,还有第三种形式,是基于时空的演变,由极点带动向均衡发展演变,这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目的。

而佛山,它的发展跟这些区域协调发展有些不一样。新中国成立后,佛山一直管辖现辖的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范围,是一个整体。只是五个不同的单元各具特色,它们从竞相发展到经过二十年的磨合,五个区域板块之间,产业协同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它的创新生态、营商环境,资源要素、供给、配套服务等都相当于在一个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更加便捷的流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五个区事实上已经形成了1+1+1+1+1>5的协同效应,并形成了新的增长极。

所以我认为,佛山已经形成了一种集约发展模式,以此避免了一个城市低质的重复浪费。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创新要素的共享,配套服务的供给形成了小投入大产出的效应。五区教育、医疗资源的布局,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共同支撑或者提振佛山的吸引力,使得佛山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在“产城人”融合发展过程中实现阶梯跃升。

时代周报: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发展平衡性协同性包容性。从市级统筹的层面来看,佛山要如何提升发展平衡性、协同性、包容性,让五区合力发展,继续坐稳“广东第三城”?

王福强: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这也是历届政府工作的重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佛山通过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的紧密协作机制,加强了区域发展的联动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改善,产业转移有序进行。截至目前,五区在发挥各自差异化优势、共同打造竞合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还需要先发区域因势利导,在发展中加强带动作用。

一方面是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东风,引导禅南顺的生产性服务业就近辐射高明和三水,基于三区已有的转型升级经验对高明和三水的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利用数字经济轻资产的特点,尽力抹平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禅南顺三区要利用好临近优势,加强政府、产业平台和企业的对话合作,以大型产业园区共建为抓手,在产业转移时可优先考虑高明和三水。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时代周报:得益于各区合力、制造业的支撑和快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佛山GDP增速可观,并在2019年突破万亿GDP大关。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的整体布局来看,佛山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福强:佛山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其优势主要集中于三点:

一是开放优势,佛山地处珠三角开放门户,距离港澳近,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庞大进出口需求拉动了本地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更是随着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搭乘“一带一路”和RCEP的便车,进一步享受开放的红利。

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发优势。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最早推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城市之一,前瞻性的布局使得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领先国内同类型城市半个身位。

三是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智能装备、泛家居产业等为代表,佛山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自发形成了规模庞大、品类齐全、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明显。

制造业转型升级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对于佛山来说,民营经济同样也是其经济底色。改革开放以来,在“放水养鱼”理念之下,佛山民营经济壮大活跃。在你看来,佛山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佛山民营经济有何特点及优势?

王福强:佛山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大法宝。一是在于坚持市场主导,佛山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一直对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着明确的划分,注重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过度干预,从而给予了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自由度。

二是在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佛山是较早意识到营商环境重要性的城市之一,无论是此前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还是近年来的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构建,都极大保障了民营经济生态的繁荣。

三是企业家精神。佛山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无数民营企业家谱写的奋斗史。创新、务实、韧性十足是佛山民营企业家的鲜明特征,铸就了佛山创新创业的持续活力。

佛山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在于制造业实力强劲,民营企业是撑起佛山制造业的“主力军”。此外,佛山民企的头部带动作用更强、品牌效应更明显,美的、海天等一众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内其他民营企业的集聚,形成了特有“雁阵式”发展模式,产业生态机能较为完善。

可探索公共服务的跨区域供给

时代周报:2023年,佛山定下了6%的经济增速目标,明确将通过制造业升级、加快集聚创新人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衡性可及性等方面推动佛山进行高质量发展。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佛山要想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让五区更融合、更富裕,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福强:产业方面,要注重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好产业链的布局,重点是要建立起产业链的跨区域上下游协同,将产业之“链”当作帮扶牵引之“绳”,提升区域间产业的协同性和耦合度。

要素方面,要加强生产要素流通保障,五区在发展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不均衡,需要探索土地资源的跨区域使用机制。此外,在碳排放指标、用能指标方面也需要探索相关交易、置换机制。

基础设施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治理交通拥堵点。充分释放空港、陆港、河港等重要交通枢纽潜力,打造贯通全市的“水陆空铁”多层次立体化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方面,要制定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标准,探索五区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跨区域供给,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交通枢纽日益完善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目前,佛山与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正日益完善,有了交通枢纽搭建“桥梁”之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下,佛山要增强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还能从哪些方面发力、布局?

王福强:一是重点把握佛山新机场、高铁枢纽站、铁路通道建设的机遇,打造珠三角交通枢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人和物来往的便捷度,从而形成要素流通成本的洼地,塑造新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使得佛山与周边城市特别是珠江西岸城市的产业合作更为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航空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与更远地区形成新的联动发展模式。

二是树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将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和标准向周边乃至全国扩散。同时通过创新要素积聚,将佛山打造成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制造业高端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全市乃至整个湾区产业生态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广佛同城”的向心力

时代周报:佛山地处湾区腹地,在加强市内五区协作的基础上,佛山以市级层面“牵手”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实现优势互补。以广州为例,2009年广佛同城化合作全面开展,使得两城紧密连接。广佛同城化在产业发展、集群化建设、人才吸引等方面为佛山带来了哪些资源和便利条件?

王福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广佛同城化促进了两地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佛山是制造业大市,而广州则是大湾区重要的商贸和服务业中心。两地的合作可以让佛山的制造业与广州的商贸和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这对于佛山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引入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助力本市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制造业后端的流通销售问题。

从集群化建设的角度看,广佛同城化一定程度上抹去了行政区划割裂所造成的产业发展空间限制,使得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更为便利,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强佛山已有的制造业实力。

从人才吸引的角度看,广佛同城化带来的交通和制度上的便利促进了两地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广州同时也是大湾区的教育和科创中心,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广聚智源,为佛山带来丰富的产业人才供给。

广佛同城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2022年8月发布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小企业云集的佛山来说,该如何通过“广州创新大脑”来提质增效,并进行产业链升级?要想纵深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提升?

王福强: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是大湾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而佛山制造业发达,长尾效益显著,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创新需求,二者的结合是广佛迈向全域同城化的必经之路。对佛山而言,要用好广州的创新资源,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重点以园区、产业链为单位,与广州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梳理出当下转型升级在技术上的共性需求,从而对症下药进行攻关。同时要加强佛山企业对广州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可以考虑基于企业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入驻。

推进广佛全域和更深层次的同城化还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广佛邻接区域的总部经济集聚,发挥广佛两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吸引重点产业领域企业设立全球型、地区型总部,建设职能型总部等。

二是进一步理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广州擅长“0到1”的原始创新,佛山在“100到100万”的规模化方面经验丰富,但是中间“1到100”的创新转化机制还不够顺畅。可考虑依托区域技术转移、交易中心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试点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化运用。

三是共建高端高质的现代产业集群,依托广州与佛山的产业比较优势,推动两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协同联动,推动产业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构建广佛产业融合发展极。

专家简介:

王福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长期关注区域发展、产业政策及公司治理等领域。曾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估、PPP改革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等重大研究任务,多项成果获得高层重视并转化为国家战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部部长王福强图源: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年卡停售、门票最高涨60元!上海迪士尼圈钱更“狠”了? 下一篇:全国十大热门迁入地,广东为何占四席?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