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买卖契约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2025-09-21 17:40

在房产交易过程中,房产买卖契约是至关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些常见陷阱,需要购房者格外警惕。

首先是产权陷阱。有些卖家可能并非真正的产权人,或者房屋存在多个共有人,但未获得所有共有人的同意就进行出售。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购房者的权益受损。例如,夫妻共有房产,仅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就签订契约出售,后续可能引发纠纷。还有可能房屋存在产权纠纷,如被抵押、查封等情况。如果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契约并支付款项,可能面临钱房两空的局面。

价格陷阱也较为常见。部分卖家可能在契约中故意模糊价格条款,如除了房价之外,还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额外费用。比如,约定由购房者承担本应由卖家支付的税费、中介费等。另外,有些卖家会以“一口价”的形式吸引购房者,但在后续交易过程中,又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价。

面积误差陷阱同样不容忽视。在契约中,房屋面积的表述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契约中约定的面积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根据相关规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 3%以内(含 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 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但有些卖家可能会在契约中规避这些规定,使购房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交付时间和质量陷阱也值得关注。卖家可能在契约中对房屋交付时间约定不明确,或者故意拖延交付时间。而且在房屋质量方面,契约中可能对质量标准描述模糊,当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时,难以依据契约要求卖家承担责任。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些陷阱,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陷阱类型 具体表现 可能后果 产权陷阱 非产权人出售、未获共有人同意、存在产权纠纷 合同无效、钱房两空 价格陷阱 模糊价格条款、额外费用、随意加价 增加购房成本 面积误差陷阱 面积表述模糊、实际面积与约定误差大 难以按规定结算或维权 交付时间和质量陷阱 交付时间不明确、质量标准模糊 延迟入住、难以追究质量责任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分享至:
文章来源: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