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NAND 闪存作为电子设备的关键存储部件,其市场动态一直备受关注。步入 2025 年,NAND 闪存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需求疲软与供过于求的双重困境成为市场发展的巨大阻碍。自 2024 年第三季度开始,NAND 闪存价格便持续走低,这一趋势也让供应商们对 2025 年上半年的市场需求前景持悲观态度。长期的价格疲软,无疑给企业的利润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压缩。据市场研究公司 DRAMeXchange 的数据显示,通用型 NAND 闪存的平均交易价格从去年 8 月的 4.9 美元大幅下滑至今年 1 月的 2.18 美元,跌幅超过 50%。价格的大幅下跌,直观地反映出市场的过剩状况,也迫使制造商们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为了缓解市场压力,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 NAND 闪存制造商纷纷在 2025 年选择执行减产计划。三星在去年末就已决定削减西安工厂的 NAND 闪存产量,减少幅度达 10% 以上,同时还调低了韩国华城 12 号和 17 号生产线的产量,进一步降低整体产量。三星和 SK 海力士更是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施了更为激进的减产措施,将 NAND 闪存产量削减幅度提高至 10% 以上。
减产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迁移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旧的 NAND 闪存生产线正逐步升级到更为先进的工艺。在升级过渡期间,这些设备将暂时处于非活动状态,从而导致产量和出货量的自然减少。例如,三星正积极用 176 层、238 层和 286 层等新型号产品取代原有的 128 层产品;SK 海力士也将重心转向 238 层和 321 层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另一方面,新兴竞争对手长江存储的崛起也不容忽视。据上月报道,长江存储已成功推出第五代 3D TLC NAND 闪存,其拥有 294 层堆叠结构及 232 个有源层,无论在密度还是总层数方面均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三星和 SK 海力士的减产举措,也被视为对长江存储竞争的一种应对策略。
从市场影响来看,减产措施或许在短期内能够稳定 NAND 闪存价格,缓解供应过剩的压力。但从长远角度出发,若减产引发价格上涨,又会致使下游终端厂商成本上升,进而影响消费意愿。并且,减产可能会加快产业整合速度,竞争力不足的厂商将面临退出风险。因此,厂商们需要着力于扩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以此提升竞争优势,开拓利基市场。
NAND 闪存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各企业的减产策略执行效果,还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紧密相关。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平衡与发展机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